欢迎访问华夏田氏网,传承田氏文化  
    用户名: 密码: 注册
     
    【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】
    站点搜索
     当前位置:首页 - 栏目 - 田氏才艺
     
    田志强《为什么我们要清明祭祖并穿越千年》
    发布者:田氏网   供稿者:田志强 访问量:1478    添加时间:2025-3-26 23:35:32
     

    为什么我们要清明祭祖并穿越千年


    癸卯年清明时节,孝义市下堡镇《昔颉堡田氏族谱》圆谱并刊发,此谱虽为一村之举,但基本涵盖整个汾孝大地田氏族人,向前追溯两千五百年余,战国时初田子方为汾州田氏始祖,再往前追溯就是华夏田氏始祖田完。当时我为族谱作序并代表三晋田氏文化研究会写了贺信。我会荣誉会长田树苌老师书写“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”为圆谱誌贺。从那时起,“慎终追远、民德归厚”八字深驻我心,日思夜想,悟其道析其意。值此纪念田子方诞辰2500周年座谈会田子方雕像落成典礼三晋田氏清明时节隆重祭祖之际,把近年的所思所想整理为文,并拟“为什么我们要清明祭祖并穿越千年”为题与大家分享。

    清明祭祖之礼,古之有之,穿越千年,看似是祭,我认为实则是教也。 何谓教昵,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,礼义二字而已。祭祖先人,乃是礼之大者。一人知礼,一家守礼,天下就有了秩序。祭祖也能教人懂得礼义。古人云: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人生自有生死,能够恭敬对待先人之终,必能珍视自身之始。此乃生死之大礼,天地之大道。我们且看这世间花草,从枝干而生,终归于土。人亦如此,从祖先而来,终将化为尘土。然而,人之血脉,代代相传;人之精神,生生不息。清明祭祖,正是认祖归宗,不忘本源。有些人祭祖不过是随大流走个形式罢,这样就影响了民德。礼,有本有文。行其文,存其本。祭祖之本,在于敬与诚。即使一开始只是遵循形式,久而久之,那份敬意与诚心,自会潜移默化,影响心灵。国之将亡,必丧其礼。祭祖之礼若在,则民心可聚,国脉可存。也就是往大了说,祭祖之礼关乎国运。上至国君,下至庶民,皆有祖先。尊其祖,敬其宗,便能上下同心,内外和顺。为何说民德归厚?人若不知来处,更不知将来去向,不敬先人者,必不能善待后辈;不顾根本者,必难成大器。祭祀看似小事,实则关乎人心向背,民族存续啊!

    清明祭祖,看似普通的祭祖习俗,在世人眼中承载如此重要的价值,并穿越千年,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。人之所以为人,在于知礼。而礼之根本,始于孝道。祭祖看似对死者之敬,实则是对生者之教。一个人若能慎终,必能善始;如能追远,必能护近。通过祭祀祖先,人们能够明白自己从何而来,进而思考要往何处去。祭祖不仅仅是怀念故人,更是一种文明传承。每一次祭拜,都是与祖先精神的对话,都是对家族历史的回顾,都是对自身责任的提醒。每逢清明祭祖,三代同堂,老者教导孙辈祭祀之礼。孩童虽不解其意,却在耳濡目染中学会敬老尊祖。日久天长,这种敬意会化为品格,成为处世为人的根基。祭祖之礼其实是在教导后人如何做人。《周礼》有云:敬始而慎终,民心不惑。民心若不惑,则德自归厚。君不见,那些轻视祖先、忘本逐末的人,往往品行不端,难成大器。祭祖能让民德归厚。人心本善,但易被物欲所蔽。祭祖之时,人心最为澄明,能忆起先祖教诲,思考生命意义。一个常怀敬意的人,如何会轻易为恶?一个不忘根本的民族,如何会迷失方向?《礼记》言: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此乃治国平天下之大道。国君若能以身作则,重视祭祀,则臣民效仿,上行下效,整个国家就会形成尊老敬祖的风气。人人敬祖,则知感恩;人人追远,则懂责任。民德自然归于淳厚。祭祖实则是一种道德教化的方式。 祭祖看似简单礼节,实则蕴含孝、敬、诚、思四德。孝,敬奉先人;敬,严肃礼仪;诚,真心诚意;思,反省自身。此四德若能贯彻日常,何愁民德不厚?天地之大德曰生,人之大德曰孝。祭祖之礼,正是将这种孝道具象化,让人易于理解,乐于接受。千百年来,正是这种简单而深刻的仪式,将中华文明的精髓代代相传。

    清明祭祖能传承千年而不衰。正是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形式,更是一种精神。即使朝代更迭,社会变革,这种精神依然能够穿越时空,感染后人。祭祖之本,在于追远二字。追,不只是怀念,更是追寻;远,不只是时间上的久远,更是精神上的传承。每个人都应当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,明白先祖的奋斗与智慧,从中汲取力量,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。我们不能只在形式上祭拜,更要在精神上传承。祭祖之时,心中要存敬字。敬,不只是对先人的敬重,更是对生命的敬畏,对秩序的敬守。能时常存有这样的敬意,行事自然稳重,为人必定端正。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。而身之立,始于尊祖。清明时节,万物复苏,正是缅怀先人,思考生命的最好时机。古人云: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。清明祭祖不只是一种习俗,更是一种文明传承,一种精神寄托,一种道德教化。今后不仅自己遵行,还要教导后人。唯有如此,中华文明才能生生不息,代代相传。

    田子方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学家、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是汾州田氏的始祖,是战国时期魏文侯的老师,是西河学派三贤之一,其思想深遂影响久远。我会隆重纪念,为其塑像,传其精神。"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"随着此次三晋田氏清明祭祖的脚步,穿越千年时空,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田氏族人以及中华儿女的心灵,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唯有不忘根本,方能开创未来;唯有敬畏生命,方能担当责任;唯有追远思源,方能厚植民德。这才是世人对清明祭祖如此重视的深层原因,也是这一习俗能够传承千年的文明密码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 田志强 

    2025.3.20


    供稿:田志强


    相关评论  
    暂无评论

    登陆评论!


    上一条信息: 田碩儒《【忆江南】西塘 十咏 》       

    下一条信息: 【功德榜20250326】修缮田完祠捐款者名单暨功德榜




    图片新闻
   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
   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
    田普和许世友的老照片
    田普和许世友的老
    田慧中和他的“田氏脊柱骨刀”
    田慧中和他的“田
    田维华《贵州建制史新论》出版
    田维华《贵州建制
    【祭文】壬辰年华夏田氏祭祖祭文
    【祭文】壬辰年华
    郓城田氏返故土拜祖敬拜始祖仪式:田绪科宣读《拜祖文》
    郓城田氏返故土拜
    热门信息
    ·  《冯谖客孟尝君》原文、注释及译文
    ·  徐悲鸿《田横五百士》 赏析
    ·  最新最全田姓名字
    ·  田纪云:我是怎样步入中南海的
    ·  田氏香火神龛对联选录
    ·  中国趣姓及人数最多和最少三个姓氏
    ·  田氏家族姓氏图腾
    ·  田氏 “紫荆堂”“三田哭荆”的来历
    ·  国艺书画馆:田氏家族及其作品欣赏
    ·  从副总理(田纪云)故居所想到的




    Copyright @ 2019-2020 华夏田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田氏谱务垂询:13616327059 家运   点此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
    投稿邮箱:13206324978@163.com   田氏家族微信群
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 13206324978          举报邮箱:mistertian@163.com 
     田氏网备案号:鲁ICP备15019233号
    田氏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