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焕生平新证佐以三汇田氏祖源新考
|
||
发布者:田氏网 供稿者:田晓春 访问量:1447 添加时间:2025/8/4 18:29:22 | ||
田焕生平新证佐以三汇田氏祖源新考
田振华
天下田氏,出于妫姓者,都是舜直旁系后代。舜,妫姓,因居于姚,也姓姚。所以,妫姚同姓。妫姚为姓,与我们今天说的陈田胡孙等姓者,不是一回事。妫姚为姓,陈田胡孙等为氏。所以有姓氏一说。姓者,统其祖考之所出;氏者,别其子孙之所分。 三汇田氏,有说来于雁门,有说来于湘黔,更有更广泛的说法源于湖广填川。甚至,我们有的老家谱也有湖广填川之记载。这些声音中,我们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“我们不是湖广填川时的移民,而是湖广填川之前几百年就来到这里了”,这一声音,今天有多方证据可以证明,是符合历史真实的。 三汇田氏不是雁门田氏的后裔,也不是湘西贵州“天下田氏第一世家”之分支。但不排除这几支田氏汉唐以前可能系出一支,都是齐田之后。 齐田之后的三汇田氏,究竟从哪里来到三汇的呢,族兴祖田焕的祖籍被发现,可以实锤三汇田氏“派分嘉州,枝接京兆,根出齐田。妫姓之分氏,帝舜之苗裔”这一最新论断。
族兴祖田焕生平新证
三汇田氏老家谱和老祠堂有关族兴祖田焕的记载:陕西清涧县令。但是,官方史载:《清涧县志》顺治版、道光钟章元修订本述清涧明代县令74人,第一任县令、与田焕同一时期共事的清涧县令是邹宗彝。该志书名宦祠栏,历代清涧县令供奉神位,这中间没有田焕神位。田焕名字出现两次:一次说建文二年,田焕委任为清涧县教谕,任中在县南种将台主持修建文昌宫;二次说田焕是明朝清涧县第一任教谕,并注明田焕是四川眉州人。传有田焕《会文昌宫》诗,就是文昌宫落成之际为志记所作。 文曜种将台,祭仪衬时隆。 垂光俨宫宇,翔云上九重。 清流存翰迹,懋德敦人风。 庶政劬摛藻,毓家善向荣。 这几则资料的发现,告诉我们两点:其一,田焕,不是清涧县令,是清涧县教谕;其二,田焕祖源,四川眉州人。 第一点,推翻了我们家族几百年来世世代代相传相信了的祖上“署理清涧”的家族历史。 第二点,推翻了我们祖先来自雁门、直接来自麻黄的说法。田焕祖源是眉州,对我们的祖源世系的重新审认,是革命性的。 其实,田焕是否清涧县令,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任职清涧,史有其事,史有其人。一定意义上,证明了我们有这么一位先祖,没有认错,没有乱认。 那么,为什么在我们的老族谱、祠堂、先人墓文,甚至据说当地三汇方志记载,田焕都是清涧县令呢? 可以猜一下。 一、有可能是后人口口相传的过程中,被添油加醋了? 二、有可能是后人阴荣祖先,抬高门第,故意给家族戴高帽子? 三、三人成虎。这个故事,历经几百年后,它就成了真的了。族谱、祠堂、先人墓文,现在看到的,都是田焕祖几百年后的子孙所为,这些人在修谱、建祠、立墓时,他们自己都不会怀疑这个事情。若非亲眼看到官方《清涧县志》明载,我们也不会怀疑这个事情! 四、三汇方志,是最近几十年才有的,这些方志在编辑过程中,根本没有官方历代典籍史料为依据,特别是“先贤篇”之类的民间人物传记,多是民间收集,口述整理的。以讹传讹的情况很普遍。 如果选择谁更可信,我还是选择清涧县志的记载。 因为,其一、官方历史中,这些不需要虚饰的客观性史实,没有不据实记录的理由,是可信的;其二、历代县州方志,都有专人(典史)为之,断代和大面积错漏,可能性不大;其三、比如清顺治版清涧县志,他一定是在大量的前代方志的基础上,修订充实完善而成的。 田焕,眉州人,这一史实属实。因此,我们祖源来源于关中(京兆)系、来源于洪雅田锡直系或旁系,就是成立的。
关中田氏及其分支嘉州田氏
楚汉战争以后,汉有天下。刘邦为削弱各地豪族力量,强行将他们从原籍迁移分散,为便于看管,大多集于关中。其中,迁至关中最多的就是“东方豪族”齐国田氏。至汉武昭宣时,关中田氏形成京兆郡一大旺族。齐王田荣子田广之后田韶,成为汉高帝陵守护;田韶子田续续娶臧儿,生子:蚡、胜。臧儿是汉初开国异姓王燕王臧荼的孙女,先嫁槐里王仲,生王娡;王仲死后,改嫁长陵田续。王娡是汉武帝生母。 田蚡、田胜,作为汉武帝的舅舅,都封侯拜相。以蚡、胜兄弟为代表的关中田氏,自兹鼎盛并代有人杰,千年不衰。田蚡子田恬袭武安候,田胜子田奎事汉宣帝,官至廷尉。其后田正官至大司马。其后田纯仁驸马食邑,其子田特官居金吾侍郎。其后田邑,更始朝上党太守,降刘秀,迁渔阳太守,谏议大夫。田宝,东汉司州校尉,田璧,河内郡汤沐邑长,田凤,字季宗,东汉尚书郎。 三国时,田畴,字臻,建安12年随曹操军征乌桓有功封亭候,不受。曹魏时随军征荆州有功复前爵不受,乃拜议郎,史称“魏议郎”,卒后,子孙续爵关内候,以奉其祀。田畴为雁门田氏共祖,田承嗣为其23世孙。 西晋田祚生子:真、庆、广。田真为晋大中大夫,这一家子就是著名的紫荆故事的主人公。 南北朝时,田安兴,今陕西渭南人,西魏冯翊太守。其子田长乐 为西魏渭南太守。其子田式为襄州(今湖北襄樊)总管。 田镜,事陈武帝为东郡太守。 田颁,仕陈,石泉令。其孙田翼,金吾卫将军;其孙田翬,左屯卫将军。 唐时,田归道,通事舍人,内供左卫郎,武后诏知征突厥可汗,有功,中宗壮其志,诏拜太仆少卿,迁殿中少监,左金吾将军,卒后赠辅国大将军,追封原国公。 田仁惠,长安人,田游岩之孙。平州刺吏,后迁胜州都督、金吾将军转左卫将军,卒年七十八岁。谥曰田威子。 田澄,唐玄宗天宝十三年(754)以起居舍人兼献纳使,知匦事,杜甫作《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》,即此人。肃宗时尝奉使入蜀,有《成都为客作》诗,《全唐诗》存其诗1首。 唐朝末年(881年),为避黄巢之乱,京兆(西安)田姓一支迁到嘉州(今乐山,古属眉州)洪雅中保乡(今漕鱼滩镇)定居。这支洪雅田姓始迁祖为田开。 从唐晚期到宋初80年间,这支嘉州田氏传四五代:田开—田易直(易直,合成一个字)—田诚—田懿—田锡兄弟。 田懿任陵州(今仁寿)司马,累官尚书郞中,生三子:田筠(继云)、田锡(继仲)、田继英。 田继云生子田昌裔,今江苏涟水主簿、加文林郎; 田继英生子田嗣宗。 田锡(公元940--1004年),所有史载,其祖籍京兆(先祖就是京兆来的)。太平兴国三年(公元978年),宋太宗亲策殿试,以第二名进士榜眼及第,为宋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,是革陈推新,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学家,著有《咸平集》50卷,现已佚。清代纪晓岚将明人安磐所集田锡奏议和诗文合为30卷录入《四库全书》。田锡自入仕途,历任监承、通判、兵部员外郎、工部员外郎、户部郎中、右谏议大夫、史馆修撰等职,死后被宋真宗追赠为工部侍郎、兵部尚书。为官正派,敢于直谏,田锡的“谏”名为后世称道。宋真宗说:“田锡,直臣也!”范仲淹为田锡撰《墓志铭》曰:“呜呼田公,天下之正人也。”司马光说:“公稽古以鉴今,私心仰慕,想见其为人。”苏轼评价田锡曰:“呜呼田公,古之遗直也。” 纪晓岚在咸平集提要中说:“范仲淹作墓志铭,司马光作神道碑,而苏轼序其奏议亦比之贾谊。为之操笔者皆天下伟人,则锡之生平可知也。” 田锡死后葬江苏泗洲临淮县。 《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》(范仲淹著):“父懿,因公之贵,累赠尚书左司郎中。”《附先君赠工部郎中墓碣》(田锡著):“锡兄弟三人,兄继云;锡名继仲,后改曰锡;弟继英。”“锡弟兄相次云亡,兄亡于郑,弟终于蜀。” 就是说,田继云宦于河南,死于河南。田继英生在四川,死在四川。 田锡游官之前,30年左右生活在嘉州(今乐山)洪雅。其先代到他本人,在洪雅历经6、70余年。因此,洪雅田氏应为田锡直系或旁系后人。 田继仲(锡)生子田庆余、田庆远。 田庆余,大理评事、比部郎中。生子:杓。 田庆远,将作监主簿,大理评事,驾部员外郎。生子柄。 田杓,生子衍。田衍,约生于1020年左右,历任河南沈丘县知事、南荆巴东知州。其子孙有落籍于此者。田衍交好范仲淹、司马光、苏轼。 田衍后人田画,字承君,校书郎,南宋知河西县事。其后田伟,江陵尉。
三汇田氏派分嘉州的证据及发展
江陵尉田伟之后田铨,生于南荆,因宦入蜀,初,短暂留足三汇。南宋宁宗庆元4年(1198年)授简州奉直大夫,12年后(1210年,宋宁宗嘉定3年)解任,因宋金战乱隐居于简州水磨滩。 田铨生活的年代和田锡相差约200年。田锡—田庆余、田庆远—田柄、田杓—田衍(约生于1020年)。田铨,约生于1140年左右,推算是田衍六世孙,是洪雅田氏一分子。也就是说,田铨,祖籍嘉州(眉州)。 田闵,字兴周(外号茂才,生于1260年左右),1310年留籍三汇,宋简州奉直大夫田铨七世孙,川东道通川县教谕。留籍三汇罐凹口,死葬三汇花坟山。 田闵之后田焕,字文台,明建文二年授陕西清涧县教谕,田焕的组织档案说他是四川眉州人,见载清顺治版清涧县志。据老谱载,田焕为川东道通川教谕茂才祖之后,地道的渠县三汇人,但其先祖是嘉州(眉山)人,所以,他自己的祖籍当然是写祖先来源地眉州。关于祖籍,古代先人比我们今天更认真、更严谨。比如,田锡,地道的嘉州(眉州)人,但其先祖是京兆人,所以田锡的官方档案见载的都是“祖籍京兆”。 清涧县志明载的田焕人事档案祖籍眉州,这个籍贯被记录在案,也一定是被田焕本人认可了的。 由此可以确定:我们这一系,祖源来源于关中(京兆)、是洪雅田锡直旁系后代。 田焕子田鲲。 田鲲生田伯颜、规、亶、兴、千、玉、魁(守汇坪)、井(迁贵溪)、万、元、川。此为三汇田氏第一次大分支。 伯后传田尚贤、谦、让 尚后传田仕钦、珠、贵、美、杰。 仕后有田绍齐、田妣真、田春育、田表德、田春锡、田春继。 绍后有田富禄、学禄、华禄、受禄、亲禄、会禄、天禄。 禄辈近支即“九有应永”辈。 九辈:田阡、陌(富禄子)、田久贤(五四分支祖)、田九成(万源一支田氏分支祖) 有辈:田增(字绍江)、锡(字三江)、绍环、有沛(王氏)、有良(李氏)、有金(柏林田氏祖)、有瀚(回龙田氏祖) 应辈:田珙(字君瑞,又字懋公,毛城寨田氏始迁祖田开金之父)、田珩(字懋修,宋家田氏始迁祖田开苑之父)、田琅、田琮、田应远(字凤祝,柏林田氏始迁祖)、田应龙(回龙火烧坝田氏始迁祖)、田应贤、应希、应义、应睦、应智、应信…… 历史走到此时,正值明末清初社会大动荡之际,满人征服西南、而后吴三桂反清等重大战乱时代,四川全境成为主要战场,兵祸之下,生灵涂炭,民不聊生。我田氏“九有应永泽”辈先人,或死于兵祸,或死于灾祸,或纷纷逃迁。今天的渠县回龙田氏、有庆田氏、鲜渡田氏、合力田氏、广安野鸭池田氏、大竹清河柏林田氏、达川五四田氏、还有宣汉、万源、巴中、营山、逢安等地的部分田氏等等,都是我们的先人逃迁后一代代繁衍发展起来的,他们其同组成为今天我们庞大的宕渠田氏大支系。 供稿:田晓春
|
||
| ||
上一条信息: 田世荣《欢喜学)》连载21《第二章 下一条信息: 石阵千寻 弦耕不辍——高兴田氏旗杆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