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册 登陆 【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】
 首页 - 栏目 - 田氏宗支
返回上一步

 
石阵千寻 弦耕不辍——高兴田氏旗杆林里的科举密码与传家星链
发布者:田氏网  供稿者:田季平
访问量:1435  添加时间:2025/8/4 18:43:18
 

石阵千寻  弦耕不辍

——高兴田氏旗杆林里的科举密码与传家星链


江西上犹县水岩乡高兴村操弦坝上,一片青石丛林刺破苍穹。三十五根花岗岩旗杆森然列阵,在田氏宗祠对面铺展成百米石屏——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巨的科举功名碑林之一,每根高达175厘米的碑体,如未出鞘的青铜古剑,以繁体隶书铭刻着清代田氏十一代人的文脉长征。当晨光漫过“钦拔大学贡元田抡元”的阴刻,花岗岩青石折射出冷冽幽光,仿佛二百年前田氏子弟秉烛夜读的星火仍在石纹间游走。 




一、石林密码:科举世家的基因图谱

细辨斑驳刻痕,可破译田氏育才的精密体系:“特授国学贡元”田達材、“例授明经进士”田绍元、“钦拔大学贡元”田抡元——三十五根石柱实为一部立体人才年鉴。最高阶的“明经进士”需经礼部拔擢,“大学贡元”出自国子监优选,而“国学贡元”则是府学精英。尤为震撼的是田绍元名下竟立三石:儒学正堂候选、明经进士、恩进士三重功名辉映,见证寒门学子“十年三跃”的逆袭传奇。 

石阵背后,藏着田氏独有的“耕读方程式”。开基祖赐业公明末迁粤入赣时,已在基因里植入“弦耕”密码——半农半读如琴瑟和鸣。至道光二十五年重修肇修堂,这套体系臻于完善:田達材(荣盛)传记中“昼农宵士”四字,正是家族生存哲学的浓缩。这位乡饮大宾白日挥汗峒头隘垦荒,夜间燃膏讲授《礼记》,竟使四弟“受封九品”、季弟“登列贡元”。三十五根功名石中,有六根属于田章元、田永材等同辈兄弟——恰似荣盛公“肯构肯堂”时埋下的文明种子,终在高兴与崇坑(分祠)沃土萌发成林;而加上崇坑分祠则达55根功名旗石之多。


 二、薪火三传:家训浇铸的精神星座 

石林深处,三位先贤的星辉尤为璀璨。田达材(荣盛)不仅是耕读旗手,更以“千驷一介”的义利观铸就家魂:当狡徒以百金诱其作伪证,他怒斥“贪而昧良狷者不为”;有樵妇夤夜叩门,他“扃户而避”如避蛇蝎。这份刻进花岗岩的操守,在田绍元(国贵)身上升华为铁血担当。咸丰年间太平军过境,这位例贡生竟“出而从军,手捡奸回”,以商贾之躯守护乡梓,其德配梁孺人“为公纳姬”的胸襟,更使“六品州司马”田相材在乱世承续刚烈门风。 

至田桢材公,耕读薪火已燃成燎原之势。这位邑附生执教私塾十余载,在“家非素封”的窘境中,以束脩金购置的不仅是田园屋宇,更是“振远习艺、振超读书”的进阶蓝图。其继母张太孺人“教子读书,有陶柳矩范”的往事,恰与当代田氏小学琅琅书声隔空共鸣——三十五根石柱的投影,终在孙辈安梯“体质魁梧峥嵘”的身姿里找到了落点。




 三、石语新声:穿越时空的教化长河 

2020年重修新祠时,后裔田允玉执拗于“重竖旗杆石”为第一要务。而今站在石林尽头回望,方悟田氏布局的深意:将功名碑群置于村道旁而非祠门前,实为精心设计的“教化长廊”。昔日童蒙经此入学堂,抬头即见“例授国学贡元田声材”的刻痕;今日游客抚摸“道光二十五年”的凹槽,指尖仍能触到田绍元捐资铺路的温度。

如今三十五根青石化作三十五面明镜。镜中映照田荣盛“蔬米必躬亲”奉师的身影,折射田绍元在经训书院题写的“义利之辨”,更照见当代田氏子孙在“肇修堂奖学金”颁发仪式上的鞠躬——从乾隆年间第一根“特授国学贡元”石柱立起,这条由功名石铺就的星路已延伸三百年。

石色会苍老,刻痕会模糊,但田氏“弦耕不辍”的基因密码,正如操弦坝的溪流,在“昼农宵士”的永恒节律中,奔向新文明的入海口。


撰稿人:上犹县文化导师赖守根

供稿人:江西上犹田氏赐业公后裔田季平13970139217


相关评论  
暂无评论

登陆评论!


 上一条信息: 田焕生平新证佐以三汇田氏祖源新考       

 下一条信息: 这是最后一条信息了!







首页
我的
返回
   



扫一扫 关注公众平台

关闭